范海涛,国内头部传记作家,一个书比人出名的创作者。她出版的传记作品《世界因你不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等等记录了李开复、雷军等优秀企业家的”发家“史。
传记作家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走进范海涛。
—为什么想做一个传记作家?
范海涛:
写作是抵御死亡的一种方式,你可以在写作中非常高质量的思考,然后进行一个高溶度的记录,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其实我会发现你记录了一个人物,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人物,而是记录了时代的很多东西,这个时代成就了什么样的年轻人,年轻人又是怎么和时代互动的,这个时代的故事应该被系统的记录下来,用文字把时代故事给定格下来。
—什么是创作
范海涛:
创作就是一种有意识、创意型的工作,其实我觉得它就跟大厨炒菜,艺术家做泥塑的过程是一样的,你要通过强烈的主观感受和自己的评判,去把它做成一个东西,最后形成一个艺术作品。
我觉得其实传记作家是在对这个时代进行表达,我们在和这个时代进行对话,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也带有时代的印记,它会形成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注脚。
—写作给你带来了什么?
范海涛:
李安导演其实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偶像,他会形容电影给他的感觉是:电影是主人,然后导演是奴隶,他每天就等待着这个主人把他俘获。其实我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非常类似的感觉,就觉得文字统治了我,或者是说我跟文字在做博弈,感受是非常两极化的:一会是极度的喜悦,一会是极度沮丧。喜悦是因为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内容,非常有幸福感,沮丧是觉得被压制了,没有办法驯服它。
——写《生生不息》这本书,您为此付出了什么?
范海涛:
这本书的完成大概是历时10个月,采访了80余人次,整理了上百万字诉录量,阅读了超25本书籍,这应该是我完成的是速度最快的一本书。
——写完《生生不息》之后,对金山办公有什么印象?
范海涛:
我觉得金山办公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是超级朴实。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采访章庆元总,第一次采访的时候就觉得有点难,因为感觉他是非常理工男的感觉,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跟章庆元通过表格的方式去对话,就是我们俩一起分析表格,然后我发现这个时候他如鱼得水,因为他以前是做表格的,好像在他的舒适区,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子了。
——《生生不息》这本书,在写作上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范海涛:
第一次尝试用金山文档写一本书,我觉得他解决了所有作家的一个比较大的痛点:我们长篇累读的写作最大的噩梦就是丢文档。我用到金山文档之后,就觉得特别的安心,我的文档不会丢了,而且关键是它有一个版本查看的功能,比如说我这段删掉了,或者我这段改掉了,但是我忽然就觉得可能还是上一个版本比较好,上一个版本如果已经改过好几次了,一般的文档是找不回来的,但是我发现金山文档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它所有的版本都有保存,对,我可以随时查看原来的版本。这就是让我觉得特别方便的一点,既解决了我丢文档的这种痛点,又解决了版本进度的这么一个痛点,所以我觉得这还是很棒的。
——《生生不息》这本书发行中,您和您的宣发团队是如何协作的?
范海涛:
我觉得金山文档特别大的优势就是大家可以跨屏,比如说你在电脑上完成这么一个文档,你在手机上随时随地都能打开,我和中信出版社的策划营销编辑团队,后来都很常用的金山文档这个产品,比如有一次演讲,我写完演讲稿之后,就会用金山文档传给他们,他们有时候会做一些批注,有时候这种批注还可以让别的朋友看到。比如有一次淄博演讲活动主办方看到了批注,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说我朋友的批注特别棒,他们之间互相不认识,但他们通过这个文档联系了起来。
——在写《生生不息》时候,有什么分享的故事?
范海涛:
我有个好朋友叫蔡岩,他是我的第一读者,我们有10年的交情了。以前我都是发word给他看我未完成的初稿,他现在人在美国了,我就直接发金山文档链接给他,他打开链接就可以实时看到文章,你会觉得世界就是平的那种感觉。通过一个链接,他能实时看到你的文章了,以往我都是每周发给他不同进度版本的内容让他读,现在他随时可以进入链接看到我的写作进程,不用我每次通知他了。
——金山文档给您的工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范海涛:
我觉得他让我更自由,因为有时候出差或者休假,你可能不会带电脑,你直接用手机在线解决了,在线文档的出现让你觉得你想要的东西随时能找到,你不用担心,也不用依附于某个设备,我觉得这种感觉还是挺奇妙的。
有一次,《生生不息》这本书由于某种原因可能要延缓发,所以我就去海边度假了。然后从海边度假中途又接到通知说可能还是某时发,然后这个时候我就很轻松的用手机或者度假地网吧的电脑开始了我的工作。
——对于金山文档,您觉得最推荐的一点是什么?
范海涛:
我特别想安利给同行的一个地方就是,金山文档给你巨大的稳定感,你会对它很上瘾,而且真的比男朋友还可靠,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