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高新区这片跃动着创新基因与创业激情的土地上,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随迁老人、随迁儿童、流动青年家庭等“漂族”群体,他们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长宁这片科技发展的沃土?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家庭发展服务中心以“家庭发展赋能”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温暖而有效的路径,助力“异乡客”从“漂泊”走向“扎根”,为长宁中心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提供了生动的“长宁样本”。
银龄新生:助力随迁老人华丽转身“新市民”
清晨的长宁中心活动室暖意融融。来自阜阳的李奶奶正带着孙子参加“祖孙同乐”手工课,笑容满面。“初到合肥连公交都不会坐,现在不光会用手机导航,还能教其他老姐妹用智能设备!”李奶奶的转变,是中心“银龄融入计划”成效的缩影。针对随迁老人普遍面临的“城市不适应”困境,中心精心打造三大平台:
“银龄学堂”跨越鸿沟: 开设软笔书法、葫芦丝等公益课程,举办健康科普、法律知识讲座,重点帮助老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品质与安全感。
“科学带娃”工作坊赋能带娃: 通过儿童心理学讲座、亲子互动实训,系统提升祖辈科学养育能力,缓解育儿焦虑,促进代际和谐,让老人更好适应“新角色”。
“银龄志愿”舞台焕发光热: 组织有特长、有热情的老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文化活动等,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城市认同感。
童梦花开:守护随迁儿童在“第二故乡”快乐成长
“这里的机器人课太棒了!”10岁的阜阳男孩小磊在中心的“双河智趣科普营”里兴奋不已。初来乍到时因口音差异感到自卑的他,如今不仅交到了新朋友,更点燃了对科技探索的热情。为护航随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中心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学业加油站”夯实基础: 提供课后托管辅导、硬笔书法教学、英语角交流等,弥补学业差异,助力孩子自信追赶,学业进步。
“活力运动场”打破隔阂: 组织篮球公益课、亲子运动会等,让孩子们在汗水中释放活力,自然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心灵树洞”守护阳光: 提供专业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适应焦虑、孤独感等情绪,呵护心理健康,让孩子在新环境中快乐绽放。
“科技探索营”点燃归属: 组织参访高新区科技企业、动手制作科普手办等活动,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增强对合肥这座“创新高地”的认知与归属感,真正认同“第二故乡”。
家业双安:支撑流动青年家庭寻得“幸福支点”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孩子放假没地方去,现在中心的‘青少年成长课堂’解决了大问题,和岳母的矛盾也通过家庭咨询化解了。”在高新区某企业工作的张先生道出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中心为流动青年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 亲子活动服务有效解决子女照料难题,让家长能够安心工作;家庭关系辅导引导改善代际沟通,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职业发展支持助力家长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技能培训资源,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来自深圳的张女士随丈夫派驻合肥工作,中心的“新市民手工沙龙”“瑜伽公益课堂”,让她迅速建立起社交圈;从事自由职业的马女士通过“手工工作坊”获得了新技能与发展机遇……针对各类特殊流动群体,中心提供“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让每一位“新家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创新引擎:多维内容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
从解决日常琐碎的家长里短,到助力家庭长远的扎根长宁,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用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为每个“漂族”家庭在创新高地浇灌出“生根发芽”的土壤。项目服务覆盖家庭中老人、儿童、青壮年等不同年龄层成员的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从生活适应、能力提升到关系调适、发展支持的全链条、连贯性服务,形成社区级的家庭支持网络。同时, 深度整合政府政策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力量以及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搭建高效协作平台提升了服务效能,也在长宁中心绘就了更美好的城市融入新图景。
(赵燕 汪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