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30亩“稻-菜”轮作科技示范田进入收获期。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有序作业,种植户忙着协助收割,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同步开展测产,初步数据显示,该示范田水稻亩产超550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增产。
收割机在示范田间作业。
据了解,这片示范田是龙桥社区与四川农业大学今年合作的农业科技项目,由钟祥镇政府统筹规划。“这片示范田采用4项核心技术,全程集成了土壤改良、水稻无人机直播与实时精准田间管理与绿色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龙桥社区党支部书记范东介绍,“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有技术团队跟踪指导,实现一级香稻米的精准化、智能化的可溯源绿色种植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团队指导农户种植技术。
在田间,四川农业大学郑爱萍教授团队仔细记录着各项数据。“预计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0%,每亩节约人工成本300元,稻米附加值显著提升。”郑爱萍捧起稻谷向种植户讲解,“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科技手段,为接下来的冬季生态蔬菜种植做好了充分准备。”
当地农户协助收割。
在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已开展蔬菜直播和育苗,待水稻收割完毕后,这片土地将播种奶油菜苔和乌塌菜等特色的轻食蔬菜。“目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优质特色蔬菜菜种和有机肥料,同时指导农户整理育苗床。”技术团队成员郑腾达介绍,“这些特色蔬菜市场行情较好,明年2月收获后亩产值有望突破1万元。”
部分提前育苗的蔬菜已出苗。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30亩的示范田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绿色防控,并通过土壤检测,无重金属镉超标,既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又保护了土壤健康。
钟祥镇副镇长廖廷锋表示,该示范田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业样板,打造钟祥特色三品一标,实现产业链闭环。该种植模式若经后续验证可行,将在明年组织周边种植户开展培训,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