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农:构筑数字建筑新时代的技术中坚

在全球建筑设计迈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深水区之际,中国建筑技术界不断涌现具备深度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引领者。曾建农先生,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代表。他长期扎根于建筑设计与工程信息化领域,不断突破传统设计范式,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系统集成方面形成了全面引领,在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进入“智造”阶段,传统以人工经验为主导的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多维度、精细化、高效率的建设需求。曾建农深刻预见这一趋势,率先将人工智能、宽度学习、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融合进建筑设计的全流程。他于2018年取得的“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的建筑设计成果美观程度评估系统和方法”专利,成为早期将AI引入建筑审美评价的先驱性成果,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与标准化的美学依据。

不仅如此,曾建农还在建筑设计的数据化管控方面作出系统性创新。2019年,他相继完成了“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建筑模型材料管理系统”和“一种通过点云数据结合建筑模型完成工程设计的方法”两项专利的研发。这两项成果使材料数据与空间模型实现精准映射,从而提高了设计准确率与施工对接效率,标志着建筑信息管理正加速向三维协同和智能融合迈进。

进入2020年代,建筑工程正日益朝向绿色、低碳、集成化方向演进。曾建农基于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深入理解,聚焦建筑能效提升,于2024年推出“基于BIM的建筑设计能效优化软件”。该成果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能耗数据的建模分析,提供动态调节与方案优化,已成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工具。

回顾其完整的研发体系,曾建农建立了一条涵盖人工神经网络、BIM架构、协同信息平台、智能构件生成模型的多层技术路径。例如,其2017年开发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BIM的建筑能耗模拟和优化系统”,以及2018年的“通过三维可视化实现工程设计的智能建模系统”,率先实现了建筑信息模型与AI算法的结合;2019年的“具备协同工作和高效信息交流的建筑工程图模一体系统”则进一步打通了设计、管理、施工之间的信息壁垒。这些软著成果共同构筑起数字建筑设计的系统框架。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曾建农并未局限于个体技术攻关,而是积极投身于行业技术体系建设。2015年,他担任国家级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的指导专家,深度参与标准架构、编制逻辑、图模规则的设定。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建筑BIM制图规范的空白,为全国数以千计的设计机构提供了统一指引,也为我国BIM技术走向国际提供了支撑性制度保障。

在面对新一轮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浪潮时,曾建农始终保持开放式思维。他提出“从数据建筑走向智慧建筑”的发展理念,并不断实践落地。2023年发布的“基于多维评价的建筑设计模型优化系统”,便以用户行为数据、功能空间流线、能耗指标等多个维度作为权重输入,构建起支持建筑空间智能优化的新模型,成为行业探索AI驱动空间布局优化的先行者之一。

正因为技术的深耕与前瞻的战略思维,曾建农不仅在专业领域赢得了高度认可,也在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更加高效、环保与智慧的方向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他的研究体系在广度与深度上均属行业领先,其技术成果的集成化特征也为行业数字转型提供了重要模板。

展望未来,曾建农表示将继续围绕建筑智能设计与碳中和目标,拓展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建模与实时反馈研究,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技术路径。他的愿景,是让数据不仅成为建筑决策的辅助工具,更成为建筑品质和生态绩效的核心保障。

在建筑行业驶入智能时代的关键节点,像曾建农这样坚守创新、放眼未来的技术引领者,正为构筑中国乃至全球建筑技术的新高地打下坚实根基。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是在为建筑注入更多智慧、效率与绿色价值。(记者:唐婉秋)

上一篇

食用菊花新品独家授权!北京食用花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筑产业新生态

下一篇

共建鸿蒙“芯”城,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并揭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