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空业”净零排放”倒计时加速的背景下,嘉澳环保(603822.SH)凭借三重战略壁垒,成为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赛道的领跑者。2025年5月6日,其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完成国内生物航油出口”破冰之旅”——13400吨订单成功交付国际市场。这一里程碑背后,是公司历时多年构建的”认证-产能-渠道”战略闭环的集中爆发。
技术认证打通全球通行证
技术标准认证是SAF商业化落地的生死线。2025年3月,连云港嘉澳斩获中国民航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标志着其生物航煤产品正式通过适航审定,跻身全球极少数具备商业化航油资质的企业阵营。更关键的是,公司同步取得欧盟ISCC(国际可持续碳认证)和DDC(双重计数认证),成为目前中国唯一同时满足欧盟航空减排计划(CORSIA)、国际可持续标准的本土企业。这一系列认证不仅扫清了产品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的技术壁垒,更意味着嘉澳的工艺标准已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技术采用餐饮废油预处理工艺,将”地沟油”转化为GHG减排值显著优于化石航煤的清洁燃料,既规避粮食基燃料的伦理争议,又实现碳减排与资源循环的双重价值。
政策赋能释放规模势能
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为嘉澳打开产能与市场双通道。根据商务部等四部门批复,嘉澳连云港基地获准在2025年满负荷生产37.24万吨生物航油的产能框架内申领出口许可证,这是中国首次通过”白名单”机制开放生物航油出口。该机制以产能核验为技术门槛,既防范低效产能无序扩张,又为头部企业创造政策红利窗口。国内需求端同样强劲:2023年9月启动的四大机场SAF试点已进入扩围阶段,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明确”推广可持续航空燃料”,发改委更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导意见》中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航煤”。对地处长三角机场群核心区的连云港嘉澳而言,政策红利与区位优势形成共振效应。而欧盟2030年强制6%掺混比例的法规落地,则使手握国际认证的嘉澳成为欧洲航司合规减排的关键选项。
从技术攻坚到出口破局,嘉澳环保的SAF战略本质是”认证先行、产能跟进、渠道卡位”的精密布局。当全球航空减排进入强制掺混时代,手握三重认证与37万吨产能的嘉澳,正从政策受益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