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大社会实践:青春赋能共护生态,热爱连接长城和远方

北林大社会实践:青春赋能共护生态,热爱连接长城和远方

青春奔赴山海,酷暑难挡热情。这个暑假,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八达岭。这不仅是一趟走出课堂的旅程,一场“沉浸式”的暑期社会调研,更是一次将专业知识深植于祖国大地的实践,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

参观学习——智慧科技,赋能林场

图中林场侯主任和王老师在对实践团成员培训基本的林业技能。申沅鑫 供图

初到八达岭林场,实践团成员与林场人事处侯主任和林场科技前沿王老师进行会面。两位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林场的日常工作事宜、注意事项,结合实践团的需求,安排了工作日程。此后,王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整个林场管理处,实践团重点调研了林场的智能防火系统。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森林智能防火系统。申沅鑫 供图

智能防火系统是融合传感器与AI技术的防火解决方案。它通过部署烟感、温感、可动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林场各处温度、烟雾浓度等数据,上传拍摄影像,经算法分析识别火灾隐患,可自动触发报警,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终端,终端工作人员经过判断并通知基层工作人员前往报警地点查看情况,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防火应急响应效率。工作人员亲自为实践团讲解系统概况,展示工作面板,演示呼叫机使用,让实践团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如何赋能林场管理,减轻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

业实践——山林调查,实干为

实践团成员跟随带队人员,踏入野外林区调研,聚焦野外病树定位任务。行进间,管理处技术骨干讲解路边植物,从叶片形态到生长特性,让知识随脚步在山林扎根。沿途示范记录病树位置、教学定位设点,传授林学必备技能。山林中,爬坡过坎是常态,炎热、蚊虫成附加挑战,但学生们无人退缩。他们专注观察树木状态,精准判断、标记病树,将课堂知识搬进山林,练出敏锐观察力与野外适应力,让林学人实干底色愈发鲜明,也为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监测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林业技能。刘赫祥 杨耀 供图

业实践——科技赋能,精准识别

返回办公室后,同学们开展了系统的内业工作。在植物标本鉴定环节,大家仔细比对128份样本的形态特征,查阅专业图鉴,成功鉴定出槲树、蒙椴等典型树种,并将标本整理成册,为林场留下宝贵的教学科研资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制作整理植物标本。申沅鑫 供图

在动物识别方面,实践团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野外拍摄的700余张动物照片进行精准分析。通过比对羽毛斑纹、体型特征等关键信息,识别出环颈雉、星鸦、岩松鼠等十余种野生动物,详细记录其习性特征,所有数据均录入林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生态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体验森林——探寻森林疗养之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国第一家森林体验馆——八达岭森林公园体验馆。申沅鑫 供图

实践团来到了八达岭森林公园,触摸了散落在森林公园里的野长城遗址,参观了坐落在森林公园里的全国首家森林体验馆。实践团成员在这里探寻长城与森林发展之道,向园区提出了宣传方案,并接受森林疗养理念的熏陶,切实体验到森林给人带来的身心治愈。

明信片传情——用热爱连接长城与远方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明信片。申沅鑫 供图

怀揣对八达岭自然与长城文化的热爱,以及宣传森林公园疗养活动的热情,实践团成员与公园工作人员探讨后,自发设计联名风景明信片,背面印有长城林海交融的画面,加盖主题邮局纪念章,并手写祝福语。活动通过小红书平台发布后反响热烈,不到两天收获2700+阅读量,原100个名额迅速报满,最终寄出110张载满诚意与邀请的明信片,成功将八达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传递至全国各地,达到了预期宣传效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寄出明信片的场景。申沅鑫 供图

以实践锚定方向,让青春守护青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八达岭林场管理处的合照。申沅鑫 供图

此次实践,是学生成长与林场生态工作互促的”纽带”。北林学子将课堂知识,融入林业监测、生态研究、活动宣传工作,加深专业理解的同时,为林场生态保护、公园发展注入年轻智慧;团队协作里,沟通、吃苦精神同步提升,让大家看到了青年投身生态事业的热忱。

实践尾声,学生们感慨于林业工作的坚守,也明晰了职业方向。如今,明信片已陆续抵达收件人手中,而这场始于热爱的实践,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八达岭森林公园的故事还在继续——那里有森林体验馆里的自然课堂,有森林疗养带来的身心疗愈,更有古长城与林海交织的永恒风景。

青春力量持续守护绿水青山,以专业赋能推动林场生态建设行稳致远。下次,实践团成员建议您不妨亲自走进八达岭森林公园,去赴一场与长城、与森林的约定——毕竟,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脚下的路上。

通讯员 申沅鑫

上一篇

谁在抖音直播间团购2000元一晚的高奢酒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